產教融合工作方案(2022-2024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決策部署,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19〕1558號),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作為推進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任務,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入庫培育名單,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明確產教融合工作的總體原則、試點目標和重點任務,促進教育和產業體系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資源要素集聚融合、優勢互補,滿足未來三年公司乃至全省軟件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進產教融合創新。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公司產教融合工作方案三年規劃。
一、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基礎
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企業(證券簡稱:金現代;證券代碼:300830)。是為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軟件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為特大型央企,大多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公司共有12家子公司,分別為:山東金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金碼電力技術有限公司、青島金現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南京實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金實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廈門金現代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昆明金現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州金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云豹快碼(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及武漢金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公司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整合已有工作基礎和資源,已具備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各項基礎條件。在產學研方面,公司先后與山東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中石化集團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公司以“產”、“學”、“研”為成果落地實施為目標,與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運行過程,促進技術創新所需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
二、發展思路
貫徹落實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樹立發展新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作為推進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任務。2022年-2024年,公司在技術創新、產品建設、人才培養上深入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適應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發揮公司在政府主導下的市場作用,創建產教融合型企業,構建教育和產業發展新格局。
公司將利用已建成的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載體,通過人才定向培養機制、合作攻關科研項目、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等多種形式,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也可以賦能企業提升競爭力。
三、建設目標
(一)建立校企產學研合作基地
公司將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學校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建產教融合就業實訓基地。校方借助繼續教育、職業資格培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按照企業要求,為企業員工學歷提升、技能鑒定、崗前培訓等提供條件。學校參與企業人才的培養、開辦職工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企業長期培養從事軟件開發的優秀技術人員。
同時,采用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一流,身心健康、企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二)建好實訓基地
建設一體化實訓基地,通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確保實訓教學優質高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構建企業化的校企合作基地管理模式,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的組織實施提供支撐。
(三)定向培養人才
遵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企業的龍頭企業作用,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根據訂單班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實施和安排;企方依教學要求接受訂單班學生觀摩、操作、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并配合教學計劃為訂單班學生提供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關注參與訂單培養學生的外部論證,實現培養內容的社會適應性和合作崗位針對性的充分兼顧與融合,在滿足本企業合作崗位要求外,避免學生形成培養內容的針對性太強而知能面過窄,從而導致學生進崗后的轉崗困難。
(四)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
借用合作高校的國內外影響力,有選擇的參與合作高校組織及舉辦的專家培訓、進修學習及技術研討活動等,以拓展技術開發思路。
(五)推進技術研發成果共創
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構建科技研發、科技轉化、產業孵化和人才培養與聚集平臺,參與教學成果的生產轉化,開展技術革新合作,促進產教融合技術成果轉化。
(六)開展技能大賽
企業及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技能大賽號召激勵學生認真努力學習知識技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術能力。同時,進一步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七)科研課題合作
通過校企合作中的科研課題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平臺、校企互聘、同教同學等形式,拓寬企業各類人才的視野,促進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整體市場競爭力。
四、保障措施
(一)爭取政策支持
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建立企業與高校長效合作機制,合力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二)組織領導保障
公司內部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同志出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抽調其他公司員工為工作組成員。工作小組需與時俱進,根據現階段公司及社會所需人才專業特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和調整教學計劃方案。
(三)運行機制保障
為保證產教融合工作順利進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下,制定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將產教融合相關工作規范化,制定績效評價體系,并做好跟蹤反饋。
(四)資金投入保障
產教融合建設資金為企業自籌經費,為保證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經費投入,公司將建立教育經費用于企業建設,在培訓產地、培訓講師隊伍、人才培養輸送等方面重點投入。資金使用可按照統一規劃、單獨核算,試行項目管理模式,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五)激勵考核保障
通過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完善企業激勵考核制度,項目評估和反饋體系,對于在產教融合建設表現突出的工作者可給予獎勵。